EN
4
首页 > 升学指导 > 毕业生故事

怡和奖学金得主&牛津准新生专访 | 无数个“突发奇想”后的行动派

时间:2024-01-29

写在最前面:


1月25日,刚刚发布完牛剑预录喜讯的我们,再次收到了来自A2年级的好消息:继2016届光剑校友、入读剑桥大学的张乘源之后,又一位光剑学子拿到了“留学生奖学金天花板”怡和奖学金(The Jardine Foundation Scholarship)!她,就是A2-5班的牛津大学的准新生,施天行同学。

微信图片_20240128145021.jpg

在班主任和升导老师的眼中,施天行 “行动力令人叹服”,“非常靠谱”,“遇到问题一点就通”,得到牛津和怡和的双重肯定属于“实至名归”。在施天行的朋友们眼中,这位“学霸”的成功实属“不可复制”。但当我们在采访中两次将“你觉得你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这个问题抛给她时,这个率真的女孩却说,“我觉得,应该可以吧?”


5A*、Pre就拿到了UKChO金奖、牛津大学化学系offer、怡和奖学金获得者……这些看似丰富且珍贵的title在施天行口中更像是一次次偶然的机遇。但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超级行动派在无数次“突发奇想”后的成果。



怡和奖学金让我认识到,
微信图片_20240128144430.jpg

留学的意义之一,是学会和很多来自不同文化和家庭背景的人打交道。

怡和奖学金
The Jardine Foundation
1647309834-10-1647309834.jpeg

是由总部设在香港的怡和集团颁发的奖学金,于1982年设立,专门资助亚洲杰出青年前往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然而,怡和奖学金的申请难度极高,筛选流程包括两篇文书和两轮面试,每年全球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不超过30人。

因为心仪的学院恰好在怡和授予奖学金的范围之内,施天行踏上了她的申“怡”之旅。在递交了文书等材料后,一面随之而来。施天行说,“一面时,我是抱着不会有二面的心态去的,在镜头前一通发挥,把自己心里想的都说了。也不知怎么,就收到了二面的通知。”

二面需要申请者去怡和的香港总部。在那里,她认识了很多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有的和她一样来自大陆,有的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的来自香港本地。

她说:“那天晚上buffet dinner、以及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和我的面试官们聊天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去留学的意义就是认识很多很多来自不同文化和家庭背景的人,和很多不一样的人打交道。这种意义上来说,那两天是我申请季里最紧张、却实在是最快乐的两天。所有人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独自前来香港,和素不相识的人做室友,然后慢慢的和大家熟悉起来,一起面对面试当天的重重困难。面试时有很多‘意料之外’,所有的人都很紧张,但是,我和当时认识的几个申请者最终都成功了!”


选择化学,我一直在路上

和“不知怎么”拿到怡和奖学金一样,问及为什么选择化学,她好像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理由。但是,在她能想到自己的求学经历中,化学这个学科总是和她有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就比如初升高时的自招考试,她在需要选择两个科目答题的考试中选择了化学和数学。但是在随后的三个小时中,由于写化学题写得太过投入,她空掉了整张数学卷子,但将整张竞赛难度的化学卷子全部做完了。

问及Pre就拿到UKChO金奖这件事,她说,那也是一次偶然事件:“就是和教高年级化学课的张一老师聊起来了,她说我可以去考UKChO(英国最高难度的高中化学竞赛),然后我就报考了。就这么简单。”As年级的时候她又考了一次,拿到了71/86的分数。


当我们试图从她的家庭来探索影响她专业选择的因素时,施天行告诉我们,爸爸和妈妈的专业都不是化学:“好像,很多事情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吧,就像我真的不擅长文科一样,对于化学这个科目,我确实就是擅长且喜欢。”


微信图片_20240128144444.jpg


和大部分处于高中阶段的同学们一样,虽然对化学这个学科感兴趣,但她也还在探索阶段。怡和二面的时候,面试官问她以后到底是想学有机化学还是无机化学,她诚实回答说不知道。当面试官对此表示疑问时,耿直的她说:“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呀,只有学的更多,我才知道自己要选择哪个方向。“


谈及未来的专业规划,她的态度是开放的,就像当初不知为什么早早选择了化学一样,她决定继续这样的认知策略:不给自己设限,学到哪儿,就是哪儿。


我居然参加了这么多校园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128144409.jpg

谈及校园活动,她说自己好像很少参加。但当我们向她列举光剑的许多活动时,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参与了这么多:

在支教社,她是化学小组的组长,负责培训支教小老师,帮助山区的孩子补习化学内容;在“大佬云集”的化学社,她是副社长,AS时给社员们讲了一年的课;学科补弱活动,她是化学学科的“小老师”;在班级里,她是学委,Pre时还会将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料发给班级同学们……


虽然她一直说自己不积极,但是实际上,她不会止步于某一个活动,永远有下一件事情要做,于是,到了A2,她几乎都忘了,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


微信图片_20240128144447.jpg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她怎么理解光剑的校训“做最好的自己”,她的回答是:“我觉得做最好的自己,是懂得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走属于自己的路。尊重所有声音,但是只做自己的小太阳。”



施天行自述

误打误撞成为AL人的三年



三年以前的这个时候,我记得我坐在初三教室的最后一排,一边刷二模卷一边想着我差不多凉了的自招。然后兜兜转转,来到了光华剑桥。回想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想的是未来三年一定要和大家好好相处。的确,光剑的大家都给了我超乎想象的关心和爱,我很幸运能遇见你们每一个人。


其实算起来,从我动笔写下英本文书的第一稿到现在也快要一年了。这一年里有那么多人支持理解我,真心地想感谢大家:爱我的父母;我的referee雷博和Alan帮我写推荐信;最最耐心的升导Cynthia;最好的Lisa、琳达、安博、Liz和Jason以及很多很多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尤其是化学组!我爱你们所有人),你们是我申请季最最坚实的后盾;帮我模面的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特别是郁博&Bobby学长),给了我很多建议和鼓励;还有很多很多朋友们,和你们相互扶持走过申请季是我的幸运。


填一份又一份网申的时候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当时考了SAT/ACT,如果我有更丰富更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那一定会给我的申请更多的助力。但是当我写出来关于我和化学、关于我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我突然发掘出来17年里被我忽略的很多东西,那里面有我曾经喜欢过的每一个爱好和我热爱过的所有人和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触摸到了过去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40128144451.jpg


我一直很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申请是双向的选择。我选择了欣然神往的学校,招生办也在试图从我的背景、我的文书里判断我,就像两块拼图。如果他们给了我offer,那说明他们觉得这两块拼图或许契合;如果他们拒绝了我,那也不能说明我就是失败者,也许他们已经看到了我这块拼图多出来或者缺少的一点东西。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同样的鞋子有人能穿着翩翩起舞,另一些人却寸步难行。这些拒信或许是一种解脱,因为我无需在不合适的鞋子里流着血学别人自在地起舞。



我很感谢申请季的痛苦,加之A2本身学习的压力,把我从孤岛里拽出来,出现在现实里,不断让我看到人生的可能和出路。我很高兴我拿到了一些offer、也拿到了一些拒信。坏消息总是让我难过和恐惧很久,不过我终于意识到,成功和失败都是我的一部分,本科申请也不过是学术路上一块小小的垫脚石。我从不后悔我为了任何一次面试或申请做出努力;我在整个过程中付出的都是我自己的,无论好坏我都在尽力尝试,这些经历永远是我的,谁都不能拿走。



微信图片_20240128144437.jpg

我的升学每次都不是太顺利,从小到大的经历里,这次是唯一一次被我的梦校录取。每个人的申请季肯定都有很多很多故事,也承蒙各位的厚爱,故事的结局我终于有了触碰梦想的能力和勇气。



再次,真心感谢所有朋友们对我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没有你们我一定走不到今天。未来的路,也请大家多多指教喽。


班主任老师说


朱逸雯老师

学霸不是一天养成的,她一直在“忙着”,忙着新生活动,忙着做社团,忙着准备竞赛,忙着复习考试,忙着背景提升,忙着大学申请,忙着这…忙着那…生活的节奏总是紧张又充实。她的身上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做起事来快言快语,走路带风,说干就干,鲜少有拖泥带水的时候……行动力总是令人叹服。


学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那个因为压力大到“崩溃”的小女孩,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来的过程中,最终蜕变成了如今闪闪发光的样子。


祝她未来的路,更高更远更好。



升导老师说


王杨竞老师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施天行,我会选择“非常靠谱”。她是那种你不需要去担心她的学习能力,很有主见,想法成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很强,遇到问题一点就通的学生。虽然没有人的申请季是一帆风顺的,打磨文书和等待面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会令人抓狂,但是施天行可以凭借着对化学的坚持和热爱以及申请季的高效和积极,最后得到牛津和怡和的双重肯定,也是实至名归。能在光剑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她的幸运,但是能在光剑陪伴她成为最好的自己,亦是我们为人师表的幸运。


总而言之,我在施天行身上看见了无限的潜力,我相信她会带着这把人生的钥匙,在牛津找到那个支点,然后撬动整个地球。Now the world is your oyster!